上师

拍品编号:PMJG3547

拍品名称:上师

拍品年代:13th

拍品尺幅:40 * 31(厘米)

起拍价: 200,000 RMB

成交金额: 333,500 RMB

拍品类型: 彩唐

拍品地域:西藏

拍品材质:

拍品主题:人物

拍卖公司:中贸圣佳

拍卖专场:观福慧海(2021-05)

拍卖时间:2021年5月

拍卖地点:北京

原始编号:1820

内容:

西藏

此幅唐卡主要描绘一位上师,上师具体身份不明,应为一位早期藏传佛教噶当派大师。上师结跏趺端坐,身体略向右侧转,头部略抬,朝向右前方。头顶平滑,显现乌黑的发根。面相圆润,肌肤白净,额部高广,双目睁视,鼻子高隆,双唇微抿,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生动刻画出一位既庄严神圣又慈悲睿智的大师形象。身躯圆实,上身内着黄色僧坎,外披红色袒右肩袈裟,下身着土黄色僧裙,外罩一身满绘大团花的淡黄色大氅。衣纹以线条表现,简洁明快,层次分明;各衣色彩不一,既互有区分,又和谐雅致。双手置胸前结说法印,两手持一串白色念珠,象征大师深湛的禅定修为。面部、手臂及双足裸露,露出白净的肌肤,双手及双足掌心涂以红色,突出了大师法相的庄严妙好。红色头光和绿色身光环饰周身,进一步彰显了大师如同佛陀一样的修证与无边法力。上师身后配有双龛庄严,足显上师地位的尊贵。内龛上部有五彩光晕,肩头龛柱立有二鸟衔绶,为早期帕拉艺术的典型样式。外龛上部绘对称的摩羯,两侧对称绘金翅鸟、立羊及大象,其图像形式也来源于帕拉艺术,后来在13-14世纪的西藏地区十分流行。佛龛下为方形金刚宝座,宝座上成排绘各色宝珠,纵横交错,左右对称绘二狮和一象的头部,亦为帕拉艺术中最常见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其象征意义非比寻常,狮子象征智慧,大象代表实践,二者相合象征主尊的智德和理德圆满具足,完全如“两足尊”的佛陀一样。唐卡上方左右两角各绘一大成就者,表现的应为上师教法来源的两位印度传承上师。整幅唐卡布局规范,构图简洁,主题突出,勾勒精细,风格古雅,品相完好,是一幅十分难得的西藏早期唐卡珍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幅唐卡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一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上师唐卡(参考图1)几乎完全一致,区别仅在于:大都会博物馆唐卡的年代稍早一些,过去的西方出版物上都定其年代为11世纪,而这幅唐卡的年代明显要晚,约在13-14世纪;大都会博物馆唐卡体现的帕拉艺术风格非常纯正,而这幅唐卡的表现比较简略,如唐卡边缘省略了宝珠装饰、金刚宝座上的狮象图像有明显的发挥和变化,等等。看到这种情况,我们第一感觉定会对唐卡的年代和真伪产生质疑,但细审其各种艺术特征和工艺表现,特别是它的画布、人物形象及神韵、画面颜料及色彩的自然变化等特征,完全没有近代和现代新仿的痕迹。所幸的是,征诸历史和现存早期唐卡实物,我们可以找到明确的答案。原来在西藏唐卡历史上,对于同一题材和构图的唐卡,普遍存在着反复模仿的现象,晚期如此,典型实例如创绘于扎什伦布寺的达赖源流、班禅源流等题材唐卡,在西藏、西藏东部和内地都出现了大量的模仿作品。而早期情况也是这样,也不乏实物例证,如早期流行的佛陀八大圣迹佛传唐卡,现在已发现有多幅,它们的内容及构图几无差别(参考图2、参考图3);再如西藏达隆风格唐卡,下达隆类乌齐寺唐卡在风格和题材上大多就是传摹早期上达隆寺作品,于是同样风格的达隆唐卡经常可见两幅或多幅题材和构图几乎一致的作品。由此可见,此幅唐卡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上师唐卡在风格、构图及内容上表现出一致性并不足为奇,完全符合西藏唐卡艺术发展史上递相模仿和重复表现同一主题的客观事实。
图1、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上师唐卡 11世纪 棉布矿物彩绘 纵46、4厘米 横36、2厘米。
图2、西藏类乌齐寺藏八大圣迹佛传唐卡 12-13世纪 棉布矿物彩绘 纵40、7厘米 横32、5厘米。
图3、国内私人藏八大圣迹佛传唐卡 12-13世纪 棉布矿物彩绘 纵64厘米 横51厘米。
展开
原始拍卖记录
沪ICP备16039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