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相自在唐卡

拍品编号:PMJG3446

拍品名称:十相自在唐卡

拍品年代:18th

拍品尺幅:135 * 43(厘米)

起拍价: 600,000 RMB

成交金额: 943,000 RMB

拍品类型: 彩唐

拍品地域:中原

拍品风格:宫廷

拍品材质:

拍品主题:特殊图案

拍卖公司:十竹斋

拍卖专场:仙露明珠(2020-10)

拍卖时间:2020年10月

拍卖地点:北京

原始编号:6041

内容:

宫廷御制
棉布矿物彩绘

历朝历代统治者借用宗教教化民众、巩固政权,佛教概莫能外。公元前五世纪,佛教诞生于印度大陆,汉朝由丝绸之路传至中原地区,融合汉族文化的一脉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是自尼泊尔传入西藏地区后形成的。清王朝治理边疆主张“兴黄安蒙”,积极扶持藏传佛教,这一策略不仅有效治理了信仰藏传佛教的蒙、藏地区,也使得其文物珍品齐聚清宫,融汇了汉、满、蒙、藏等民族和域外地区藏传佛教文物的精华,艺术风格精妙绝伦。
此幅清乾隆宫廷御制“十相自在”唐卡,品相极佳。“十相自在”是典型的乾隆宫廷唐卡之汉藏风格,是格鲁派唐卡艺术的典型代表。上界以尊圣佛母为中心,日月同辉,环绕七彩祥云,绀青书十相自在咒,衬以金色舟形背光,异常华丽,底为单层仰莲台,下承三层卷曲的莲茎,自波涛海水中腾出,水中绘螃蟹。“十相自在”,藏文为“朗久旺丹”,代表着时轮金刚的核心意义。由7个梵文字母再加日、月、慧,共十个符号元素组成,图案中的五种颜色象征着宇宙中的五种基本元素:水、火、风、地、空。十个符号又分别象征须弥山和金刚体的各部位和人体的各个部位,以及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十个符号之间存在这极为复杂的辩证关系,整个图案是内、外、别三种时轮的概括。换言之,“十相自在”是莲花生大师的印章,代表了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乃至诸佛、菩萨身、口、意三密应化。以其加持,能令具信者免除刀、兵、疾疫、饥馑、水、火、风等灾难。唐卡上的纹饰曾出现于塔门、壁画、唐卡上、经书封面、岩壁上等,历朝历代统治者借用宗教教化民众、巩固政权,佛教概莫能外。公元前五世纪,佛教诞生于印度大陆,汉朝由丝绸之路传至中原地区,融合汉族文化的一脉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是自尼泊尔传入西藏地区后形成的。清王朝治理边疆主张“兴黄安蒙”,积极扶持藏传佛教,这一策略不仅有效治理了信仰藏传佛教的蒙、藏地区,也使得其文物珍品齐聚清宫,融汇了汉、满、蒙、藏等民族和域外地区藏传佛教文物的精华,艺术风格精妙绝伦。
此幅清乾隆宫廷御制“十相自在”唐卡,品相极佳。“十相自在”是典型的乾隆宫廷唐卡之汉藏风格,是格鲁派唐卡艺术的典型代表。上界以尊圣佛母为中心,日月同辉,环绕七彩祥云,绀青书十相自在咒,衬以金色舟形背光,异常华丽,底为单层仰莲台,下承三层卷曲的莲茎,自波涛海水中腾出,水中绘螃蟹。“十相自在”,藏文为“朗久旺丹”,代表着时轮金刚的核心意义。由7个梵文字母再加日、月、慧,共十个符号元素组成,图案中的五种颜色象征着宇宙中的五种基本元素:水、火、风、地、空。十个符号又分别象征须弥山和金刚体的各部位和人体的各个部位,以及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十个符号之间存在这极为复杂的辩证关系,整个图案是内、外、别三种时轮的概括。换言之,“十相自在”是莲花生大师的印章,代表了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乃至诸佛、菩萨身、口、意三密应化。以其加持,能令具信者免除刀、兵、疾疫、饥馑、水、火、风等灾难。唐卡上的纹饰曾出现于塔门、壁画、唐卡上、经书封面、岩壁上等,为宗教意义极强的纹饰主题。在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下,宫廷蒙古画师使用珍贵的矿植物颜料绘制,使得整幅作品宫廷氛围浓郁,布局有序,色泽艳丽明亮,富有极强的宗教性,为清代宫廷唐卡中极为少见且专业的类别。
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具有神圣力量的十个符号。十相自在为,一、寿命自在–能延保性命;二、心自在–生死不染;三、愿自在–随观所乐而成就,由精进所得;四、业自在–惟做善事及劝他人为善;五、受生自在–随意欲能往,由安忍所得;六、资具自在–随意乐观现,由布施所得;七、解自在–能随欲变现,由安忍得;八、神力自在–起最胜神通,由安力所得;九、法自在–于契经等,由智慧所得;十、智自在–随顺言音智慧。
展开
原始拍卖记录
查看十相自在的本尊介绍
十相自在拍卖记录
更多特殊形式拍卖纪录
更多特殊形式-特殊图腾拍卖纪录
沪ICP备16039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