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编号:PMJG2778
拍品名称:萨迦班智达
拍品年代:15-16th
拍品尺幅:90 * 78(厘米)
起拍价: 1,200,000 RMB
成交金额: 1,380,000 RMB
折合人民币:1380000 RMB
拍品类型: 彩唐
拍品地域:藏中
拍品材质:布
拍品主题:人物
拍卖公司:中古陶
拍卖专场:梵意(1812)
拍卖时间:2018年12月
拍卖地点:北京
原始编号:4071
内容:
卫藏
自公元10世纪末,佛教在雪域大地上重光,在其后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圣洁高原产生了许多以新密教法为主的佛教修行法门,并依这些法门形成了众多的佛教修行派别,萨迦派堪称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佛教修行派别之一,此幅唐卡就表现了萨迦派弘法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位传承祖师—萨迦四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的庄严法相。唐卡画面正中,萨迦班智达大师头戴萨迦派独有的圆顶法帽,表情肃穆而威严,身着袈裟,两肩饰有宝剑和经书,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座前有两大弟子侍立,画面上方还绘制有萨迦道果传承祖师,下方则描绘了萨迦派重要护法的形象。此幅唐卡内容极为丰富,宗教价值巨大,唐卡布局于传统中见新意,人物绘制在15-16世纪俄尔寺风格绘画的基础上,又融合了藏西地区绘画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唐卡色彩保存完好,色泽艳丽非凡,虽然略有伤残,但仍不失为一幅15-16世纪尼藏风格绘画的唐卡精品!
十五-十六世纪萨迦班智达唐卡赏析
悲智广大二利圆满
自公元10世纪末,佛教在雪域大地上重光,在其后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圣洁高原产生了许多以新密教法为主的佛教修行法门,并依这些法门形成了众多的佛教修行派别,萨迦派堪称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佛教修行派别之一。该派由款·贡却杰布于1073年在后藏萨迦地区创立,其教派宗教领袖均为款氏家族直系成员,有别于藏传佛教其他派别灵童转世的传承方式。13世纪至14世纪时,萨迦派在元朝中央政权的支持下,成为西藏地方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政治势力,达到了教派发展的巅峰。14世纪下半叶以后,虽然在政治上伴随着帕竹噶举势力的崛起而丧失了优势地位,但以道果法为核心的萨迦派修法,却在许多高僧大德的不懈努力之下,成为藏传佛教几大重要密修法门之一,兴盛至今。此次中古陶拍卖佛教艺术专场推出的这幅15-16世纪萨迦派祖师唐卡就展现了萨迦派弘法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位传承祖师—萨迦四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的庄严法相。
唐卡画面正中,萨迦班智达大师头戴萨迦派独有的圆顶法帽,蕴含了大师对根本上师、萨迦三祖扎巴坚赞的哀思之情。额部高广素洁,双眉尾端上挑,双目低垂,直视前方。鼻梁挺直,嘴唇微抿,表情肃穆而威严,彰显出大师高贵的宗教地位。上身内着无袖的黄色红边僧坎,外披质感厚重的袈裟,袈裟衣褶层叠,婉转曲折,袈裟一角反搭于右肩之上,律动十足且自然写实之感浓郁。双手于胸前结说法印,手中轻拈花茎。两肩饰有枝叶繁茂的花茎,盛开的莲花之中绘制有宝剑和经书,象征着萨班大师为文殊菩萨在世间救度众生的化身。下身着宽松僧裙,双腿结跏趺端坐,腿上还敷有袈裟衣角。下承仰覆莲宝座,莲瓣宽肥平缓,内饰华丽卷草纹饰。大师身后以具背光加以装饰,两边座栏以宝瓶为底,其上描绘为植物枝茎,富有装饰效果,下方则以双狮台座承接。大师的左右两侧分绘有两位高僧,皆头饰短发,面庞方圆,双目睁视,身着僧服,站立于莲花座上,并面向大师作虔诚礼敬状。依据唐卡绘画中人物位置所代表的人物身份关系,这两位高僧很有可能是萨班大师的两位重要弟子:伍由巴·索南僧格和夏尔巴·益西迥乃。画面最上方描绘了萨迦派法脉在印度时的重要传承祖师,从左至右依次为:金刚持、无我母、毗瓦巴、那波巴、札玛茹巴、阿瓦都帝巴及嘎雅达惹大师。画面两侧则绘有萨迦派法脉在西藏的传承祖师,或穿俗装,或着僧服,或面带慈悲笑容,令世间有情感受佛法的救度之力;或表情庄严空灵,令俗世众生感悟世间万象的虚幻本质。画面最下方则表现了萨迦派重要的修行本尊及护法,从左至右依次为:胜乐金刚、喜金刚、时轮金刚、密修阎魔敌、伏魔金刚手、红象鼻天及宝帐怙主。画面其余空间以卷草纹饰和团花纹饰充斥,予观者以绚丽华美的艺术视觉感受。
就此幅唐卡描绘的宗教内容来说,萨迦班智达大师无疑是整幅唐卡的中心人物。萨迦班智达大师法名为贡噶坚赞,据《萨迦世系史》记载,其母怀胎和大师降生时,都充满了传奇且神圣的瑞兆。大师自幼天资聪颖,在众多萨迦大德的悉心教育下,大师很快就成为了精通大小五明、称誉雪域的佛教高僧。其一生著述颇丰,《量理宝藏论》、《萨迦格言》等著作至今仍是藏传佛教各个教派僧众虔心修习的经典法本,大师也因为智辩无双、学识非凡,而被藏传佛教僧众公认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并尊称其为班智达(学识渊博的大学者)。另外,萨迦班智达大师不仅是一位慈悲谦逊、佛理高深的高僧,同时,还是一位极富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正是大师不顾年迈体弱,携带两位年幼的侄子,远赴凉州与蒙古阔端王会盟,才使得西藏免于兵火荼毒,并使得雪域大地由此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可见,萨班大师对萨迦派的发展和兴盛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将大师作为唐卡的中心人物也是符合情理的。另外,大师身旁的两位高僧也颇为值得我们关注。在唐卡绘画中,作为主尊上师的胁侍通常为主尊的心传弟子或主尊法脉传承体系的重要继承者,如16世纪萨钦贡噶宁波唐卡(参阅喜马拉雅网站www.Himalay an art.org,编号65789藏品)中,主尊萨钦贡噶宁波大师两侧的高僧就是其修行法脉的重要传承人:萨迦二祖索南孜摩和萨迦三祖扎巴坚赞。因此,这幅唐卡中出现的两位高僧极有可能是萨迦班智达大师最为重要的心传弟子:伍由巴·索南僧格和夏尔巴·益西迥乃。据史料记载,萨迦班智达大师作为萨迦派当时的教主,在远赴凉州之前,将宗教事务托付给了这两位重要弟子。这两位高僧及他们的弟子开创了萨迦派西院和东院传承体系,并在其后萨迦派的弘法历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今所见描绘萨迦班智达大师的众多唐卡上,通常并没有这两位高僧的形象,而在这幅唐卡中,将这两位高僧作为主尊的胁侍加以描绘,唐卡的供养者想必与这两位高僧的法脉传承有着一定联系。
从此幅唐卡的艺术风貌来看,后古典主义时期的尼藏艺术风格特征得到了充分展现。整幅唐卡布局传统,主尊人物体量巨大,其余传承上师和本尊护法神灵均匀分布于唐卡画面四周,这种棋格式的布局形式在14世纪前后的尼藏风格唐卡绘画中极为盛行。但唐卡细节处又运用大小、叠压的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人物之间前后、远近的位置关系,使画面摆脱了传统棋格式布局平面、板滞的外在表现。尤其是人物之间不再以简单的线条加以分隔,而是运用了更具装饰效果的卷草纹饰和团花纹饰,将唐卡画面塑造的更为立体和写实,这一特征与江孜白居寺壁画所呈现的艺术效果十分相似,体现出15世纪西藏绘画艺术开始从外来艺术向本土审美的转变;人物造型眉眼上挑,躯体健硕,四肢粗壮,具座上摩羯尾部涡旋状的样式,以及满布画面的卷草纹饰,都是早期尼藏艺术极具代表性的艺术特征,但人物五官排布更趋和谐,人物服饰质感强烈,衣褶自然叠压,富有写实意味,突显出藏民族自身的审美意趣,以及汉藏之间的艺术交流,这些人物表现手法明显承袭自江孜风格绘画和俄尔寺风格绘画。主尊座下莲花座莲瓣的纹饰图案,两胁侍高僧站立的如贝壳状的莲瓣形制,也都能在白居寺壁画上找到,主尊具座两边的栏杆,其宝瓶为底、枝茎为杆的样式,也在俄尔寺风格绘画中极为常见。另外,相比江孜风格和俄尔寺风格绘画,此幅唐卡人物绘制更为粗犷,细节表现不是十分细腻,尤以下方本尊和护法神灵表现得明显,结合方形台座上如狼狗般的双狮形象,此幅唐卡应该也受到了藏西地区绘画的影响;最为值得称道的是,此幅唐卡虽历经数百年,但其色彩宛如绘制初成之时,鲜艳亮丽非常。唐卡主尊及胁侍人物以绛红色、纯黄色为主,尚带有早期唐卡沉稳厚重的视感,但背景以浅绿色为主,宝石蓝色也大量应用于背景纹饰之上,色彩的饱和度和亮度极高,给人予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其色彩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更为贴近俄尔寺风格绘画的艺术表现。总结上述此幅唐卡的艺术特点,应是以俄尔寺风格为代表的尼藏艺术风格为主,并融合了藏西绘画的艺术特色,这也间接印证了前述关于此幅唐卡的供养者与萨迦派两院传承应有着一定联系的猜想,因为,萨迦俄尔钦法脉就出自于东院传承,而俄尔寺风格绘画主要来自于以俄尔钦法脉为主的俄尔寺及其附属寺院之中。
综上所述,此幅唐卡内容极为丰富,宗教价值巨大,展现了萨迦道果修法的传承脉络,尤其是萨班大师两大弟子的出现,使我们对15-16世纪萨迦派教法的传承体系有了新的认识;在艺术表现上,唐卡布局于传统中见新意,人物绘制在15-16世纪俄尔寺风格绘画的基础上,又融合了藏西地区绘画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唐卡色彩保存完好,色泽艳丽非凡,虽然略有伤残,但仍不失为一幅15-16世纪尼藏风格绘画的唐卡精品!
孙涛 黄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