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玛巴十二世
查看更多

拍品编号:PMJG2591

拍品名称:噶玛巴十二世

拍品年代:18th

拍品尺幅:44 * 29(厘米)

成交金额: 440,000 RMB

拍品类型: 彩唐

拍品地域:藏东

拍品材质:

拍品主题:人物

拍卖公司:龘藏

拍卖专场:盛世典藏

拍卖时间:2018年8月

拍卖地点:北京

内容:

噶玛噶举派是塔波噶举“四大八小”众多支系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个支派。元朝时,该教派首创活佛转世制度,对后世西藏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在噶玛噶举派众多活佛转世体系中,尤以黑帽系传承即历世噶玛巴对噶玛噶举派的发展壮大乃至藏传佛教的繁荣昌盛所作贡献最为突出。噶玛巴活佛是藏传佛教史上历史最悠久、转世最多的一大活佛系统。地位仅次于班禅活佛、达赖喇嘛,是噶玛噶举派的最高活佛。 公元1405年,明朝永乐皇帝在梦中受到观音菩萨的启示,并得到皇后的鼓励,邀请第五世噶玛巴•得银协巴汉地访问。藏历火猪年一月二十五日,德新谢巴一行人抵达南京城郊,受到一万僧众热烈的欢迎,明成祖亲自在城门迎接噶玛巴,御赐噶玛巴一头大象作为座骑,送他一只黄金法轮。在皇宫里,数以千计比丘聚集着向噶玛巴致敬,也接受他的加持。 得银协巴展现了他在修证圆满并且开悟后所得到的神通力。当时第十六名阿罗汉,即汉地的护法神,出现在噶玛巴的面前,而永乐皇帝也见到了这幅奇景。随后的一百天,噶玛巴示现了许多神通,几乎每天示现一项神通使得成祖认为噶玛巴即是如来的化身。永乐皇帝为上师噶玛巴的功德所摄,授予噶玛巴“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的尊号,并在皇宫中为得银协巴举行这项尊称的接受仪式。最后皇帝又在噶玛巴的驻锡处举行盛大的宴会,以做为这项殊荣的圆满结束。因此,“大宝法王”这一封号,即成为噶玛巴的专有称号,一直沿袭至今。关于噶玛巴的崇高地位我们通过一幅十七世纪的五世噶玛巴得银协巴唐卡(图一)中可见一般,画面左下角的这位是永乐皇帝,右上方的主尊是五世噶玛巴,他是永乐皇帝的根本上师。当时永乐皇帝把五世噶玛巴请到了内地传法,我们看到永乐皇帝一直在看着这位大宝法王头上戴的法帽,藏族传说这个法帽是由一千个空行母的头发丝做成的,而此幅唐卡就是讲述的这个故事。 图例中列举的唐卡与本次龘藏夏拍中的这幅十八世纪十二世大宝法王噶玛巴•蒋秋多杰唐卡同属于在西藏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影响的噶玛噶智画派。在西藏后期形成的绘画艺术流派中,噶玛噶智画派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噶玛噶智画派滥觞于16世纪,创始人为南喀扎西,他在勉塘画派基础上,将印度“利玛”响铜造像的造型特点与汉地“丝唐”的艺术风格融为一体,创立了噶玛噶智画派。南喀扎西之后又有却吉扎西和噶旭噶玛扎西两名画师继承该派画风,他们与南喀扎西一道被誉为“噶智三扎西”。其后,随着噶玛噶举派向西藏东部继续发展,噶智画派亦随之东传,最后形成了以四川德格为重心的传播中心,影响遍及西藏昌都、四川德格、青海玉树乃至整个康区。它借鉴汉地绘画中的诸多艺术元素和表现技法,将大自然美丽的景物引入其中,营造出迷人般的艺术效果。一直以来深受国内外唐卡收藏与爱好者的追捧和青睐。这张十二世噶玛巴蒋秋多杰唐卡,堪称一幅至纯至真的噶玛噶智画派作品,充分展现了噶玛噶赤画派的艺术风采和水平。 第十二世噶玛巴(1703~1732)诞生在东藏德格直龙查托。第八世夏玛巴确吉敦珠派搜寻队去找到他,在噶玛寺见面时,认证出蒋秋多杰是噶玛巴的转世。法王追随很多位上师学习,并将噶举法教传授给卡陀寺的宁玛派大师们,同时也从他们那里得到宁玛的法教。由于西藏动乱不安,他决定去印度、尼泊尔朝圣;随行者有夏玛巴、大司徒仁波切、国师嘉察仁波切。尼泊尔国王非常礼遇及尊敬噶玛巴,噶玛巴在尼泊尔消灭了瘟疫并祈雨解除了旱灾。他在印度造访了佛陀的圣地之后,回到西藏。他接受了清朝中央政府的邀请并准备由夏玛巴陪同进京。启程前他留下预言,把他转世的信函交付给大司徒仁波切,路途中因感染天花而圆寂。 此幅唐卡即是根据十二世噶玛巴•蒋秋多杰的传记故事所绘,表现的是其在旷野中讲经说法的情景。他不是正面形象,而呈四分之三侧身姿势;也没有居于画面中央,而是稍向左偏。对主尊作出这样的位置经营,是清代西藏诸多画派的共同特点,更是噶玛噶智画派的重要特点。主尊造型简单,但刻画十分精细。他头戴折沿式金边黑色法帽,左手捧经书,右手结说法印,跏跌端坐于双层垫上,下承方形台座,即传统的坐床,其背屏似为木质彩绘,由多弧形曲线构成的上部横梁,这是自元以来的高僧坐床的基本样式,横梁顶上装饰金汁绘制的莲花、摩尼宝和珠鬘。这种装饰多见于寺庙建筑和曼荼罗门上,少见于座椅上。横梁两端装饰卷枝纹头,颇具藏族装饰特点。噶玛巴•蒋秋多杰面部五官分明,方额细眉,隆准小嘴,下颏圆润,显得谆朴而温和;双目俯视,凝神静气,似已进入高深的禅定状态。这与现存八蚌寺的《噶举金鬘》唐卡组画中十二世噶玛巴形象完全一致(图二、三)。 主尊身穿红色袈裟,用柔和的线条勾勒自然起伏的衣褶,生动表现出衣服轻薄柔软的质感,袈裟上又饰祥云图案。这些图案都用金彩点绘,金色亮丽,熠熠生辉,似照明一样,使整个画面顿时生辉,也使主尊的面部有了明显的光感,同时也凸显了主尊在信徒心目中身份和地位的崇高。能够营造出这样的艺术效果,不能不令人惊叹,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对明暗与透视效果有着极高的造诣。同时,这些柔丽的线条和柔软的质感与主尊安详柔和的面部也形成了良好的呼应,可谓相得益彰。坐床右侧有苍松两株,前后层次分明,自床侧地上虬劲而上,荫护主尊,树鳞写真,古茂苍拙,光影映照,凹凸不平。松后山峦叠嶂,云雾缭绕,勾勒皴擦,染法别致,亮处敷白粉,凹处点苔青绿。坡地杂草丛生,碧竿竹梢,老叶嫩色,散于树石之间,淡墨渲染,精微别致,庄重典雅,颜色晕染相宜,画工精湛,为整幅唐卡奠定了疏朗自然,智慧雅逸的基调。 围绕着主尊上方是一位乘祥云而来的上师,半跏趺坐于卡垫上。右手向支撑在卡垫之上,左手持经书。值得注意的是该上师手中所持经书上的藏文与主尊手中经书一样,清晰可辩,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此幅唐卡画工之细腻。在主尊身前有一噶举派上师正席地而坐,双手结印正在接受噶玛巴•蒋秋多杰的加持,他侧面斜视主尊,似乎是不敢正视,又忍不住想一睹上师丰采的感觉,十分生动。在唐卡画面中还有孔雀两只,它们相对而立,造型生动准确,笔力秀劲,细笔丝毛,染法精微,毛从肉生,敷色变化,浓淡相宜,开屏的孔雀羽毛染成多种层次,由深入浅,由蓝到绿,双翼部与脚下白色虚实相生,有所不同。全身各部渲染极尽工细,以结构来描绘孔雀生机活现的姿态,与巨石嶙峋、苍松古树以及散落的奇珍异宝对映成趣,构思巧妙,意境悠美。主尊坐前为两臂大黑天,其身穿大袍,怒目圆睁,血口狼牙,挣狞威猛。右手高举钺刀提于虚空,左手托盈血颅器,身姿矮胖雄壮,双脚镇压世间各种魔祟邪灵,气势磅礴,神采飞扬,为噶举派常见的二臂黑天形象。 整幅唐卡不论是人物还是山川草木皆绘画得细致入微,工笔细腻,富有多样性,取材丰富,富于变幻,构思精巧。整幅画作颜色淡雅,主要使用了绿色和红色,加以金色、白色点缀,晕染自然,相得益彰。此幅唐卡尺幅较大,主题经典,保存状况完好,装裱精美。特别是主尊流露怡然自若、凝神静气的感觉,衣纹柔软顺畅,上面画有精致的花纹。从色彩运用来看,可见汉风影响。表现手法上,主要以线条造型,具有内地工笔画特点。线条表现十分丰富,有的刚劲有力,有的挺秀流利,有的生动活泼,有的纤细繁复,有的朴素古拙,使表现的人物和景物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也使画面显得生动活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背景表现上。画面背景以自然主义手法表现,选取近景植物和动物作为陪衬,与中远景遥相呼应,层次分明,有一定的透视关系。布局上看空灵舒朗,色彩淡雅,意境悠远,工笔娴熟,线条流畅,富有浓郁的噶玛噶智画派艺术风格,吸纳了内地青绿山水画的因素,画面加强中心主尊与背景的融洽与和谐,依据情节安排在明媚清丽的自然风景中。让人耳目一新,并产生亲近感。唐卡画师通过画面将佛教理念与自然风景相结合的艺术化手法,使观者在观修时,在自然山水中达到修行的境界,悟得佛理。 此幅唐卡绘画将佛教经典、教义用图像的形式来进行诠释,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彼岸世界,更是把佛教理念与唐卡绘画艺术完美结合的经典案例,为难得一见的十八世纪噶玛嘎智画派的经典佳作。而从其典雅精致、富丽绚烂、沉雄大气的风格特征来看,它无疑属于西藏文献记载的噶玛噶智画派中的宫廷画派作品。除了前文中提到的八蚌寺所藏《噶举金鬘》中的十二世噶玛巴•蒋秋多杰唐卡之外,龘藏此幅应是在市面上唯一流通的18世纪噶玛噶智画派蒋秋多杰唐卡,其题材的独特性和稀有性,亦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宗教价值。因为历史等诸多原因现今能够完好保存下来噶玛噶智画派的宫廷作品非常稀有,在拍卖市场上能是难得一见,偶有面世成交价自然不菲,在早在2013年北京远方拍卖上一幅17-18世纪的噶玛噶智宫廷画派的拉隆•贝吉多杰喇嘛山洞修行唐卡(图四)就以人民币207万的价格成交,近年来随身精品唐卡的一路上扬,在龘藏此次2018年夏季拍卖上,能够有如此优秀作品现身,它伴随着炎炎夏日脚步走来,必将点燃喜马拉雅及唐卡艺术品爱好与收藏者如火一般的热情。
展开
原始拍卖记录
查看噶玛巴12世(持经书)的本尊介绍
噶玛巴12世(持经书)拍卖记录
更多上师-噶举-噶玛噶举-噶玛巴-噶玛巴12世拍卖纪录
更多上师-噶举-噶玛噶举-噶玛巴拍卖纪录
更多上师-噶举-噶玛噶举拍卖纪录
更多上师-噶举拍卖纪录
更多上师拍卖纪录
沪ICP备16039999号-1